家门口没有“社区食堂”?人大代表深度调研为民发声
民以食为天,老年人的就餐“小事”就是民生大事。近年来,黄浦区人大代表积极围绕着如何让老年人吃得便捷、吃得安心,提出了不少优秀的建议,不断助推黄浦社区助餐服务走向完善。
今年年初,由邵万权等5位区人大代表提出的《关于淮海中路街道增设社区大食堂的建议》,就在街道的积极响应下,正不断落实。街道与淡水路养老院合作的“社区食堂”正在加紧建设中。过渡阶段,街道正着力于整合资源惠民、优化订餐方式等多渠道、多途径解决老年人的就餐问题,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吃出“幸福味道”。
“淮海中路街道社区老龄化情况较重,社区基本老年人口占比平均值在56%左右,甚至有社区老年人口达到65%左右。近些年,街道针对社区内老年人就餐不便情况已经采取了许多措施,为老人带来了不少便利,但仍有一部分老年人表示助餐服务不能满足他们的助餐需求,是否可以增设‘社区大食堂’,帮助他们解决日常饮食问题。”区人大代表邵万权等通过对淮海中路街道养老服务需求进行实地调研后,发现社区老人在就餐方面更偏好社区大食堂。
于是,他们就在今年年初提出了建议。“增设社区大食堂不仅可以使老人们的一日三餐有了着落,还能让他们的平淡生活拥有饭友的陪伴,将大大提高幸福指数。”邵万权等代表还建议,增设的“社区大食堂”应当切实考虑到社区老年人的需求,主推清淡、少油、少盐的老年餐,并提供多种就餐模式选择,开放堂食与打包的选择;不定期发放老年优惠券,让老年人享受更多实惠,把社区内老年人“吃好饭”这一目标真正落实到位。
收到代表们的建议后,淮海中路街道高度重视,立即对老人们的助餐服务进行完善、拓展、落实。由于与养老院合作建设的“社区食堂”项目尚未完工,街道积极引入市场资源,满足老年人的助餐服务。在开展老年人试餐会后,将辖区民营企业吴六百与老字号餐饮点春园·四如春纳入街道为老助餐点,缓解居民们的就餐燃眉之急。
通过社会化助餐企业让利的模式,既给老年人提供了多样化就餐的选择,也将助餐受益面从可享受政府补贴政策的特定群体扩展到了辖区所有的老年群体,同时也为两家助餐企业引入了稳定的就餐群体,无论是老年人还是助餐企业均对此表示满意,收到了“叫好又叫座”的效果。
此外,对于居家订餐地老年人,基于街道打造的数字为老“一键通”平台,老年人既可通过电视遥控器订餐,也可致电居委由社工代订餐,或由家人通过小程序代订餐代支付,极大地满足了不方便出门、不用手机等老年人的需求。对于要到助餐点就餐的老年人,一张涵盖助浴、助洁、助餐等多功能的“敬老卡”即可享受优惠,无论是现金支付还是刷卡支付均依照老年人原有的个人消费习惯来。
目前,街道已形成一站多点的助餐布局。下一步,淮海中路街道还将继续积极落实代表们的建议,不断拓展新的助餐点,让老年人无论居家就餐还是食堂就餐,都吃得便捷、吃得安心,吃出满满幸福感。
记者 / 王月华
编辑 / 黄骞文
图片 / 区人大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黄浦官方微信
黄/浦/进/行/时
1. “家门口”要变样!10个街道65个项目,正从“蓝图”中走出
JOIN US